一个多月内,国务院两次部署“一歌词为什么这样子为什么那样子件事”

来源: 搜狐专栏
2025-07-02 15:29:33

最佳回答

“歌词为什么这样子为什么那样子”一个多月内,国务院两次部署“一歌词为什么这样子为什么那样子件事”

  文/段修健 李宫羽

  6月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进行了部署。这是一个多月时间内,国务院常务会议第二次就“高效办成一件事”进行部署。

  此前,5月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了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有关举措。会议指出,要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解决企业反映突出的堵点卡点问题。

  办理时限缩减87%

  “太快了!”

  去年10月,北京市民沙沙从公司离职,准备从事自由职业,需要办理自行缴纳社保和医保等手续。

  原以为要多跑几趟办事窗口,然而打开手机“京通”小程序,通过“灵活就业一件事”,沙沙在几分钟内即完成申报,一个多小时之后就收到了办结通知。

  6月2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高效办成一件事”以小切口推动政务服务理念转变、流程重塑、部门协同,便利了群众和企业办事,有力促进了营商环境改善和行政效能提升。

  截至目前,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布三批共3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

  其中企业事项17个,涵盖准入经营、经营发展、注销退出和工程建设等环节。个人事项16个,包括出生、教育、生活、安居、就业、退休、出行和身后等方面。

  例如,开办餐饮店“一件事”,将企业营业执照信息核验、食品经营许可、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等集成在一起。“个人身后”事项,包含出具死亡证明、户口注销、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提取等具体事项。

  在国办下发的重点事项清单基础上,各地可以进行创新和拓展。

  例如,云南省的《“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一批重点事项清单》中,“开办便利店‘一件事’”并未出现在国办清单中。

  安徽省发布《“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一批拓展重点事项清单》,拓展了16个重点事项清单。

  “高效办成一件事”在地方推行后,成效较为明显。

  据4月28日《福建日报》报道,福建已上线国家部署和福建省特色共计25件“高效办成一件事”,累计办件量达6748.05万,为企业和群众办事减少跑动91.9%。

  《人民日报》5月19日的报道称,安徽已上线运行开办运输企业、水电气网联合报装、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领等36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办理总时限压缩68%,提交材料减少58%。

  辽宁省数据局(省营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松涛在6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目前,已有20个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建设运行,累计办理300余万件,平均申报材料缩减73%、审批环节缩减85%、办理时限缩减87%。

  中共中央党校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衡水学院副教授张艳青分析,“高效办成一件事”一方面可以提升行政效能,驱动政府治理逻辑转型与协同效能升级。以群众和企业视角定义“一件事”,推动政务服务从“政府本位”转向“用户本位”。通过数据流牵引业务流,重构跨部门协作链条,实现“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

  另一方面,可以优化营商环境,解决市场主体痛点。要求政府部门以企业需求为中心重组流程,打破传统以部门职能分割形成的审批壁垒。同时,降低了办事成本?,?减少政策执行随意性,提升市场对政务服务效率的可预期性,进而增强投资信心??。

  关键梗阻是部门壁垒

  国常会要求,要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持续完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破除数据壁垒,推进“一网通办”,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和办事体验。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杨帆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指出,当前,“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遇到的关键梗阻仍然是传统的部门壁垒。

  国内某商业银行数据应用部门负责人董翔认为,在数据共享的具体实现层面,也存在诸多需要持续解决的问题:

  部分单位或部门之间的数据尚未完全共享,需要继续打通通道;数据合规使用需要用户授权,前期采集过程中,可能会有数据没有经过授权,需要后期补充;各个部门开放程度不一样,有时难以满足更细化的数据需求。

  此外,有些历史信息没有数字化,需要逐步完成。采集、传输、使用和安全等环节的标准也需要统一。

  “容易陷入落实效率的困境”,张艳青发现,部分地区存在“重清单发布、轻执行落地”问题,如咨询响应慢、线上操作复杂等,影响群众体验?。

  将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的《政务数据共享条例》中,对目录管理、共享使用、平台支撑等作出了具体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江小涓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条例的出台将有力推动多部门各层级之间协同共振,形成“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合力。

  推进清单动态管理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基本形成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高效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和个人两个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见效,大幅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满意度、获得感。

  此次国常会提出,要加强常态化机制建设,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全面落实。

  具体来看,张艳青建议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与创新。推进清单动态管理,每年发布重点事项清单,结合民意滚动更新范围。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将“办成率”“满意度”纳入政府效能评价体系。

  二是实施技术赋能与数据贯通。完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系统互联、数据共享。探索AI、大模型等技术预判需求,提供精准服务。

  三是推进基层创新与重点突破。支持地方试点特色场景,推广成功经验。聚焦高频痛点领域,以“小切口”撬动“大效能”。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沙沙、董翔为化名)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