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缩短账期,供应链有何日语怎么会这样谐音影响?
最佳回答
“日语怎么会这样谐音”车企缩短账期,供应链有何日语怎么会这样谐音影响?
多家车企对供应商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
车企缩短账期,供应链有何影响?
汽车产业规模大、产业链长,供应商众多。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前不久提出,汽车产业存在供应商货款支付账期加长等现象,不利于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6月10日起,约20家车企陆续宣布,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内,并明确付款周期上限。
供应商怎么看?
——缩短账期有利于改善产业链现金流,让上下游供应商得以更好经营
明确将缩短账期的车企中,既有中国一汽、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等老牌车企,也有小米、蔚来、零跑等新势力品牌。
中国一汽在公告中表示,将“60天付款”作为所属单位付款期限要求,并借助数字化云工作台对合同执行、发票匹配、付款申请等环节进行全流程精准监控,确保每一笔款项按期支付。小鹏汽车宣布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与担当,努力通过AI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链及上下游伙伴,共同推进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车企的承诺,响应了6月1日实施的修订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条例》规定,大型企业从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应当自货物、工程、服务交付之日起60日内支付款项;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应当按照行业规范、交易习惯合理约定付款期限并及时支付款项,不得约定以收到第三方付款作为向中小企业支付款项的条件或者按照第三方付款进度比例支付中小企业款项。
供应商对此怎么看?
珠海冠宇是广汽、上汽、理想、奇瑞等国内多个头部车企的汽车低压锂电池产品供应商。该公司表示,缩短支付账期有利于缓解公司应收账款压力,释放现金流,减少融资成本与财务费用,降低坏账风险。
海泰科为多个知名汽车品牌开发汽车仪表板、保险杠等内、外饰和功能件模具。企业认为,车企推行60天账期政策的举措,对优化汽车产业链生态、推动和改善产业链现金流具有积极作用。
安车检测回应称,这将一定程度上改善相关产业链公司的资金周转状况,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对相关公司的经营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表示,之前汽车供应链企业普遍面临较长的回款周期,导致许多中小配套商的资金链紧张,不得不依靠贴现、短贷等方式维持运营。缩短账期能够缓解供应商的资金压力,提升其经营韧性和创新能力。
对经销商来说,这也是一个好消息。有汽车经销商表示,供应商资金压力小了,就能及时生产和供应零部件,汽车的生产进度和交付时间就更有保障。近期,多个车企还向经销商作出了缩短返利到账时间的承诺,进一步提升了经销商的经营信心。
不过,部分供应商也强调,作为产业链上的一环,更关注汽车最终的产销量。远东传动提到,公司营收主要受主机客户汽车的产销量影响,不会因为应收账款账期缩短而有明显变化。
账期为啥偏长?
——汽车产业链长且复杂,车企研发、生产和营销所需资金量大
据统计,2024年,我国车企平均账期为170—200天,较丰田、奔驰等海外车企明显偏长。
国内车企账期为何普遍较长?其中有哪些痛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娅娜对本报记者表示,车企账期普遍较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行业自身特点,也有市场竞争、资金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从行业自身特点看,汽车产业链长且复杂,从零部件供应商到整车厂,再到经销商和消费者,涉及多个环节。对车企来说,需要提前制定整车生产计划,提前向供应商下采购订单,等待供应商交付零部件,再生产出汽车,然后经过仓储、运输、销售,最终把车卖到消费者手中后,车企才能收到车款。这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
从市场竞争因素看,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汽车市场的参与者迅速增加,车企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生产和营销,其中一些车企资金压力较大,有时就会延长给供应商的货款支付时间。
此外,车企广泛使用票据和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供应链金融工具进行支付。这些工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但也容易导致账期延长。
黄娅娜表示,对上下游的供应商来说,车企缩短账期首先会使资金周转加快,供应商能够更快地拿到货款,资金回流速度加快,有助于缓解其资金压力,降低财务成本。其次将提升运营效率,供应商可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采购原材料、更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等,从而提升自身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三是增强产业信心,这一举措增强了供应商对汽车产业的信心,有利于稳定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关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汽车企业主动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践行社会责任与企业担当的体现,对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发展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承诺如何兑现?
——还需缩短“验收—开票—支付”过程,即供应商能真正拿到货款的“账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5月,汽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1282.6万辆和127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0.9%。2024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
与产销两旺形成对比的,是行业增收不增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制造业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较上年度下降8%。
车企缩短账期,能否改善行业增收不增利问题?
有专家表示,车企缩短账期,对供应商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但给供应商付款是一个复杂过程,承诺60天账期之外,还需要缩短整个“验收—开票—支付”过程,即供应商能真正拿到货款的“账期”。
当前,许多车企采取承兑汇票的方式结算,承兑汇票通常有3—6个月的付款期限,相当于车企获得了一笔短期“免息贷款”。对于供应商来说,这却增加了资金占用成本,延长了资金周转周期。
对此,6月1日实施的《条例》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不得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非现金支付方式,不得利用商业汇票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变相延长付款期限。
供应链是汽车产业的“筋骨血脉”,随着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优化、畅通供应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黄娅娜表示,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的运营状况受到市场需求、技术发展、资金成本、政策法规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上游供应商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市场需求波动、技术转型压力、资金链紧张和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车企则需要应对市场竞争激烈、技术转型成本高、供应链弹性不足等问题。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产业链各环节需要加强协同合作,通过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升整体竞争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落实60天账期承诺、加强供应链数字化建设、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强化上下游协同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黄娅娜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支持整车企业切实践行有关承诺,继续引导整车企业与供应链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积极营造“大河有水小河满”的良好局面,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也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业内人士认为,车企作出60天账期承诺是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后续要想取得良好成效,还需要政府部门的联合监管,以及产业链各主体的主动配合与责任担当,确保“账期承诺”落到实处。
本报记者 徐佩玉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7月03日 第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