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家常菜堪比“人参”!为什么这样难过为什么这样蹉跎推荐这样吃

来源: 搜狐中国
2025-07-08 05:46:47

最佳回答

“为什么这样难过为什么这样蹉跎”5种家常菜堪比“人参”!为什么这样难过为什么这样蹉跎推荐这样吃

  人参是传统医学中的补益药材,基于其显著的养生功效,民间逐渐形成了“类参食材”的概念,将萝卜、秋葵、芡实等具有特殊保健价值的食材,纳入这一特色食物谱系。

  萝卜——“土中人参”

  浙江省杭州市肿瘤医院临床营养科庄汤莹介绍,萝卜被称为“土中人参”,白萝卜、心里美萝卜、青萝卜……每种萝卜都有自己的营养优势。

  心里美萝卜抗衰老:每100克心里美萝卜含385毫克钾,充足的钾摄入对控制血压有帮助。还有具有强抗氧化性的花青素,能帮助延缓衰老,增强血管弹性。心里美萝卜清脆爽口,常用于凉拌。需注意,花青素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因此做凉菜时最好加点醋。

  白萝卜增食欲:白萝卜热量低,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含量丰富。从中医的角度,吃白萝卜可以清热生津、健脾开胃,搭配羊肉等肉类吃还能去膻解腻。

  水萝卜补维生素C:水萝卜中的维生素C含量是同等重量白萝卜的2倍多、青萝卜的6倍多。直接生吃,更能保留维生素C。

  青萝卜帮助减重:青萝卜所含热量较低,进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有利于减重。除直接吃外,还可以切成丝凉拌,既爽口又美味。

  【提示】优选表皮坚实、萝卜缨翠绿的萝卜。同样大小优选分量重的,分量轻的可能是糠心萝卜。

  芡实、泥鳅——“水中人参”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张露露、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主管药师方莎莎介绍,水中的芡实和泥鳅,可食可药,且都被称为“水中人参”。

  芡实药用不去内种皮: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表面有棕红色或红褐色内种皮,除去内种皮显白色。芡实药用不去内种皮,食用新鲜芡实多剥去内种皮,口感更佳。中医认为其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之功效。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说,其主要成分为碳水化合物,以前还作为充饥食物。现在可用其制作糖水或跟山药、薏米一起熬成粥食用。

  【提示】芡实有南北之分,北芡(“干芡实”)果实相对瘦小,连皮干制,主要作药用;南芡多产于江浙地区,往往吃新鲜的,俗称“鸡头米”,主要作食用。

  泥鳅全身都可药用:泥鳅高蛋白、低脂肪,含有多种活性物质,比如泥鳅多糖、多种微量元素等。泥鳅鱼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50.24%,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抗动脉硬化等。泥鳅中含有丰富的牛磺酸,其具有消炎、镇痛等作用。泥鳅全身和皮肤分泌的滑液均可入药,非常适宜身体虚弱、脾胃虚寒、体虚盗汗的人食用。

  【提示】泥鳅性较寒,且可能携带寄生虫,生吞泥鳅不可取。

  桑葚——“果中人参”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管中药师吴如玲、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张雯介绍,桑葚果,不仅酸甜可口、丰满多汁,更是蕴藏着丰富的营养价值,还是“药食同源”的中药材。

  抗氧化效果好:优质黑桑葚的花青素含量可高达普通蓝莓的2倍,白藜芦醇含量也是日常水果中的佼佼者,这两种成分均能清除自由基,延缓皮肤老化,还有助于改善视疲劳。同时,这两种成分对心血管健康也十分有益。其膳食纤维含量比很多日常水果高出3~4倍,有便秘尤其大便干结症状的人群,适当吃点桑葚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洗桑葚别用手搓:桑葚果皮薄,清洗时不要用手搓,将桑葚倒进滤水篮,用流水轻轻冲洗浮尘后滤出即可。如果害怕有虫子,可以用盐水泡一泡,3分钟左右即可,然后再用流水轻柔冲洗就可以。

  【提示】桑葚虽好,但不可多吃,健康成年人食用新鲜桑葚一般不超过100克/天,即大约不超过20~30颗/天,因其性寒,脾胃虚寒者应慎食以防腹痛腹泻。

  秋葵——“绿色人参”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顾中一介绍,秋葵因独特口感和丰富营养备受推崇,有“绿色人参”之称。

  黏液是膳食纤维:秋葵最有特色的当属黏液,其主要成分是多糖混合物,从功能上来说,是可溶性膳食纤维,吸水性强,膨胀成凝胶状物质,到达小肠后,降低人体对糖类、脂肪等的吸收率,到达大肠后,会促进肠道蠕动排便。凝胶物质还可物理性吸附或化学性结合某些成分,带着它们(包括一些对人体不利的物质)一道被排出体外。

  秋葵焯水别切开:如果喜欢原汁原味清淡口感,可以试试脆爽拌秋葵。先煮沸一锅水,把秋葵整个放进去煮2分钟,然后捞出来迅速放入冰水中(保持脆感)。将冷却的秋葵捞出来,轻轻挤压出多余的水分,纵向切半,这样可以让料汁渗透进秋葵。根据自己的口味,用白醋、芥末、清淡的酱油等搭配成料汁,淋在秋葵上,就可以开吃了。

  【提示】买秋葵要“一闻二看三捏”:一闻味道,新鲜的秋葵有一股自然清香味;二看长度,10厘米左右的为佳;三捏软硬,感觉不发硬、有点韧度为好。

  米汤—— “人参汤”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中医经典科林龙珠介绍,不少患者在就医时,医生会建议“喝点米汤”。这里说的米汤,又叫米油、粥油,是用粳米熬煮成粥的最上层的“膜状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身体虚喝点米汤粳米:性甘、平,入脾、胃经。一可补中益气、健脾益胃,各种虚弱证皆宜煮食之;二可除烦渴,热病津伤烦渴者,宜用粥或米汤食之。尤其是受凉发热后,往往会出现口干口渴、大便干、小便黄等津液亏虚的表现,这时候喝米汤再好不过了。

  连米带汤一起喝:熬米油,取优质粳米250克、水1.5升、精盐3克。米和水置于砂锅中,开大火煮沸。水开后转小火慢炖约半小时。煮至米粒熟软,用漏勺过滤出米汤,加入少量盐,搅拌即可。米汤必须达黏稠程度才有效。如果是取米汤养病,就不要吃米渣,如果只是用于日常保健,可连米带汤一起喝下去。

  【提示】在熬米汤时可以适当在粥里加些肉、青菜,换个口味,增加营养;糖尿病患者等人群,应谨慎饮用。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