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序我这一生从未做过坏事 为何会这样的无人机“飞手”培训市场亟待监管
最佳回答
“我这一生从未做过坏事 为何会这样”失序我这一生从未做过坏事 为何会这样的无人机“飞手”培训市场亟待监管
无人机“飞手”执照考证热潮涌动。社交平台上关于考证的话题讨论热度居高不下,一面是培训机构喊出“25天包就业”等诱人口号;另一面,却是学员频频发帖“避雷”,揭露虚假的就业承诺与缩水的教学质量。
低空经济蓬勃兴起,无人机“飞手”随之跃升为炙手可热的新职业之一。去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提及,无人机操控员人才缺口高达100万名。
一时间,考取“飞手”执照成为抢滩新赛道的“入场券”,培训机构蜂拥而至。根据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的公开数据,目前登记在册的此类培训机构已超过2600家。
部分培训机构的操作却给满怀憧憬的年轻人泼了一盆冷水。面对学员最关心的就业问题,部分培训机构虽打着“推荐就业”的旗号,实际上能够提供的岗位范围却很小。更有甚者,以“签合同包就业”为诱人噱头招揽学员,却在合同中暗藏规避责任的条款。涉世未深的年轻人稍有不慎,便会跌入这精心伪装的“陷阱”,事后维权更是举步维艰。
年轻人将无人机“飞手”视为拓宽职业路径、开启多元未来的“通行证”,这份探索新可能的初心可贵。然而,宝贵的热情不能被一些无良机构肆意挥霍。更需要警惕的是,“开办培训机构”本身也被当作一条“新赛道”,在各地不断扩张。有网友一针见血:“最赚钱的是培训机构,‘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
新兴行业爆发式增长伴随人才缺口,初期难免会出现培训质量参差不齐与职业认知的偏差。面对失序的培训市场,既需要政策监管及时补位,规范培训标准,严查虚假宣传与违规操作,在培训机构资质审查中建立动态退出机制;也需要行业加强自律,培训机构更是要摒弃“割韭菜”的思维,回归技术赋能的本质,切实提升师资和课程教学水平。
对有志入行的年轻人而言,要以更加理性的目光看待人才缺口带来的红利,通过行业讲座、与资深“飞手”深度交流等方式,审慎评估自身适配性,避免盲目跟风。如果下定决心深耕“飞手”职业,就要严格筛选培训机构资质与口碑,谨记执照仅是“持证上路”的起点而非终点,在高度依赖实操经验的领域,只有打磨不可替代的核心技能,才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的关键。
更需拓宽视野的是,低空经济孕育的新职业远不止“飞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公示拟新增的17个新职业中,“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在列,这也说明,随着无人机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将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就业方向。
孟佩佩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03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