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各部门抓实开门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教育,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最佳回答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各地各部门抓实开门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教育,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各地各部门抓实开门教育,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抓实开门教育,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扎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一次次深入基层调研,一次次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干部作风持续向好,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敞开大门听民声
6月的天津,暑气蒸腾。下午1点多,外卖骑手王昊送完单后已浑身是汗,饥肠辘辘的他匆匆赶到西青区梅江康城社区便民食堂。
“您好,来份骑手套餐。”
“好嘞,瞧您这一头汗,再来碗冰镇绿豆汤解解暑?”
两荤两素配米饭,加上清冽的绿豆汤,王昊吃得舒心。
“别人的饭点,是我们忙活的时候。等跑完活,吃饭的地方却难找了。”王昊说,“前段时间社区干部上门征求意见的时候,我提了这个问题。没想到才几天,食堂就为我们开启了延时服务,不仅管饱,还能在这儿歇脚、充电。真是太好了。”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西青区持续优化完善“‘青’叩家门”等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载体。党员干部走进群众家中,通过“看一看、问一问、记一记、帮一帮”的方式,送去温暖和关心。“群众的‘关键小事’,就是我们的‘头等大事’。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物业服务、医疗保障等复杂难点问题,我们强化部门联动,搭建专班,协同攻坚。”西青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宫璐璐说。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作风建设成效如何,群众的感受最真切。来自群众的声音,正是改进工作、转变作风的宝贵线索。“敞开大门”,正是听到这些声音的重要途径。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敢开门”“真开门”,一方面,迈开步子“走出去”,深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坐坐群众的“小马扎”;另一方面,敞开胸怀“请进来”,接受群众监督,从群众“牢骚话”中找到真问题,从群众“家常话”里寻找真方法。
生态环境部组织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深入一线,认真听取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企业关于进一步改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建议,把解决好群众关注的噪声、油烟、黑臭水体、违法倾倒固体废物等环境问题,作为强化担当作为的标尺。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派出调研组,赴多地开展“解难题、促发展”综合调研。各调研组深入各地现场办公,了解各地林草发展情况和基层急难愁盼问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此次调研共接到地方反映问题154件,现场办公解决重点项目占用自然保护地、森林覆盖率统一口径、风景名胜区重大项目管理等问题54件。
前不久,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组织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一名在五华区顺城商圈工作的群众提出意见:“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时间也是我们的上班时间,想办事得专门请假去中心,不太方便。”
这个来自办事群众的真切呼声,作为重点问题被列入整改清单。经深入调研发现,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办事需求旺盛,但政务服务中心辐射范围有限,基层服务力量也相对紧张,单纯依靠延长人工服务时间难度较大。为此,五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创新思路,积极引入自助办理终端,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智慧政务服务区,有效破解了“时间差”难题。
“敞开大门,让群众说出作风顽疾、关键堵点,将问题摆在桌面,不回避、不遮掩。”五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刘涛说。
转换角色查不足
走进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政务服务大厅,交谈声与键盘声交织,一派繁忙景象。
“刘先生,执照办好了,请拿好。”
“这就好了?不用再跑别的窗口了?”汉江种植场负责人刘汉江接过崭新的执照,满脸欢喜。来之前,朋友提醒他:“材料备齐点,免得一趟办不完。”为此,他特意整理了一大摞材料,用双肩包背过来,没想到现在办照如此方便快捷。
“‘办个事能把腿跑断’,群众以前的话,听着扎心啊!”西固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局长郭谢有坦言,“必须挖出病根,彻底解决。”
如何查摆问题?需要来一场深刻的“角色转换”——把自己摆进去,去体验、去感受。
紧接着,找准病灶——沿着群众办事流程,顺藤摸瓜,发现影响办事效率的根源在于部门壁垒未完全打破、服务流程碎片化;对症下药——组建跨部门“帮办代办专班”,开展“全科业务”大轮训;将跨部门事项集成为“一件事”,联合受理、同步审批,实现“一窗通办、一次办好”。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一体推进学查改。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进群众感情、精准服务群众,更加自觉地以群众视角检视自身、狠抓查改。
民政部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管业务必须管作风,聚焦公益慈善、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群众关切的领域,出台行风建设规范,列出正负面清单,持续整治工作作风不实、服务意识不强问题。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畅通业务咨询电话,及时接听、耐心答复,按期回复公众留言,同时组织开展问卷调查,围绕19个方面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让问题查摆更精准、集中整治更有效。
国家信访局广泛征集意见,深入查摆少数党员干部“心系群众宗旨观念不够、服务群众能力本领还需提升”等问题表现,制定整改措施,不断提升信访事项办理效能,回应和解决好群众的利益诉求。
“查摆问题也好,践行群众路线也好,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绿岛社区党总支书记林锦仪说。
前不久,一场“茶话会”在绿岛社区檀悦小区举行。
一边,外卖骑手讲难处:“人车分流是安全,可我们提着餐盒‘百米冲刺’,超时扣钱谁负责?这腿真跑不动。”
另一边,居民说担忧:“电动车呼呼往里闯,老人孩子安全咋保障?这心真放不下。”
林锦仪没有简单评判孰是孰非。她深知,站稳群众立场,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要设身处地理解每一方诉求的合理性。
“大家的担忧和诉求都合情合理。群众立场,就是要在多元诉求中找到平衡点,办成让大多数人受益的实事。”林锦仪几经奔走协调,最终,小区门口出现了一排加装置物箱的“外卖接驳专车”。骑手停车换乘,轻装送达;小区内秩序井然,安全无忧。一个小小的创新,解决了难题。
办好实事暖民心
家门口的几级台阶,曾是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桃源街道居民刘桂英的“心病”。家中老人行动不便,轮椅出行在此“卡壳”。转机,随着一张《老旧小区改造问卷调查表》上门而来。刘桂英在表上写下心愿:“盼增设无障碍坡道。”
好消息很快传来:“您的建议被采纳了!”更让她满意的是,没过多久,坡道便从图纸变为现实。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西湖区众多老旧小区的居民都收到了这样的问卷。130条饱含期待的“金点子”汇聚到西湖区相关职能部门,又从纸面跃入生活:电动车棚下,充电桩悄然增加;荒废角落,变身居民休憩的“口袋花园”……
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期盼的事情做起,作风建设的实效最终要体现在为群众办成了多少好事实事。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深学、细照、笃行,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教育部进一步完善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在基础教育领域,计划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实施“县中振兴计划”,重点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合理规划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加快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一桩桩“关键小事”的解决,一次次“将心比心”的互动,传递的是温度,凝聚的是人心。
“福峡路一带,空气有异味!”前不久,福建省福州市仓山生态环境局局长范洪铎看到这条12345平台转来的诉求,立即带队排查。很快,一家制鞋企业车间管道的破损点被发现,整改迅速到位。
异味消散了,但整改工作没有止步。“复盘发现,巡查员是新手,业务不熟。其他企业呢?”带着疑问深入走访,问题浮现:大企业环保专员流动频繁,小企业则多由行政人员兼职,专业性不足。
“解决问题要触及病根,让群众长久受益。”范洪铎带领团队推出“仓山生态环保一码通”,实现环保事项通查通办;梳理297项常见环境违法行为清单,引导企业自查自纠;设立党员服务岗,提供咨询和帮扶,企业做好环保工作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从解决一个投诉到解决一类问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本报记者张洋、沈童睿、武少民、朱磊、顾仲阳、冯华、林丽鹂、付文、王云娜、杨文明、王锦涛、吴丹、李昌禹、金歆)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