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可选项到必答题 公募基金加就像是一场梦醒了很久还是不敢动速“扬帆出海”
最佳回答
“就像是一场梦醒了很久还是不敢动”从可选项到必答题 公募基金加就像是一场梦醒了很久还是不敢动速“扬帆出海”
证券日报记者 吴 珊 王 宁
公募基金“出海”至今已进入第十七个年头。日前,6500亿元规模的公募巨头兴证全球基金设立境外子公司的申请获批复,再次引起业内关注。
伴随公募基金总规模不断创出新高,行业发展再上一层楼。如何助力推进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如何继续提升服务境内外投资者及全球资产配置的能力,尽快跻身国际一流投资机构行列,成为公募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答题”。
境外落“子”
拓展投资版图
公募基金行业发展早期阶段,以“引进来”为主。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对外开放步伐加快、行业逐渐成熟,公募基金行业尝试“走出去”,拓展海外业务、布局全球市场。2008年1月份,作为首家由内地公募基金公司(南方基金)在海外成立的子公司,南方东英在中国香港正式成立,成为了内地资管机构布局境外市场的“第一步棋”。
此后,头部基金公司纷纷加快步伐,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博时基金先后于2008年至2010年在中国香港成立子公司,启动对境外市场的布局与经营。此后直至2020年,国内多数公募基金仍以香港为海外设立子公司首选地。2021年8月份,汇添富资产管理(美国)控股有限公司的设立正式获得证监会批准,汇添富基金成为第一家在美国设立子公司的基金管理公司。
政策面也在不断完善基金公司“出海”相关规则。
2008年,证监会明确了基金公司在境外设立、参股经营机构的条件和程序;2018年,《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设立、收购、参股经营机构管理办法》出台,为境内证券公司以及基金公司进一步开拓境外业务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2022年,《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落地,明确稳步推进高水平开放。支持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走出去”,依法设立境外子公司,提升服务境外投资者及全球资产配置的能力;2024年,《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发布,进一步强调了助力推进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性。
政策引导下,我国公募基金不仅在全球资本市场上站稳脚跟,更探索出了专业化、特色化发展路径。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20余家公募基金设立了超30家境外子公司。
如今,公募基金“出海”再添新军。6月27日,兴证全球基金设立新加坡子公司的申请获批复。
华夏基金国际投资部、国际业务部行政负责人潘中宁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司国际业务长期将中国的优质资产推荐给海外投资者,让海外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成长带来的长期资本回报。
某头部公募基金公司相关人士介绍,公募基金已成为助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的重要见证者与深度参与者,在助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从投资版图来看,公募基金‘出海’从中国香港扩展至新加坡、美国等,不仅显著提升了公募基金在全球资管行业的影响力,更促使其成为连接世界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上述相关人士进一步表示,“从资产配置与产品创新来看,公募基金‘出海’着力强化全球范围内资产配置能力,打造多元化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线,并丰富互认基金、ETF互联互通等各类跨境投资产品,促进了国际资本双向流动,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投资选择。”
兴证全球基金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新加坡子公司落地后,将循序渐进地开展海外业务,逐步在海外市场研究、投资和客户拓展等领域拓展业务。
在基金业内人士看来,将业务拓展到全球市场,获取新的客户群体和资金来源,不仅有利于基金公司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还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增加行业发展机会。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还有创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朱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朱雀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正在申请设立境外子公司,相关申请仍在监管机构审批进程中,其中朱雀基金于今年2月份进行了材料补正。
丰富跨境产品体系
实现差异化发展
在公募基金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出海”正从可选项变为必答题。各家机构凭借自身资源禀赋,作出战略抉择,逐渐形成了差异化布局的态势。除了在境外设立子公司,还有部分机构选择“抢滩”布局QDII。
6月3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披露最新一期QD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累计批准的QDII额度已达1708.69亿美元,较5月末增加30.8亿美元。这是2025年以来QDII额度的又一次扩容。
从公募基金情况来看,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合计有54家公募基金获得QDII资格,累计获批的投资额度高达约765亿美元。其中,易方达基金以77.3亿美元的额度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华夏基金的67.3亿美元和南方基金的59.8亿美元。从额度变动记录来看,多数机构在近年来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例如,广发基金的QDII额度从最初的8亿美元增长至目前的43.3亿美元。
事实上,近年来,QDII基金规模持续攀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末,全市场QDII基金规模达6440.24亿元,年内增长327.06亿元,增幅为5.35%。2024年全年,QDII基金规模增长1943.36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6.61%,且总规模连续6年保持正增长。
此外,截至7月3日,还有多家机构正排队等待QDII业务资格的审批。证监会官网发布的公示材料显示,目前仍有包括民生加银基金、银河基金、鹏扬基金、泓德基金等在内的9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的QDII资格申请待审批。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公募基金QDII业务的发展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也有助于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未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和市场的不断成熟,预计QDII业务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记者注意到,以美股、港股市场作为核心卖点的QDII基金一直备受投资者青睐。“QDII基金由专业机构管理,省去了个人操作换汇的麻烦,就是申购QDII产品额度限制比较紧,少的时候单次申购额度只有几千元,多的时候额度也仅数万元,最高不超过10万元人民币。眼下看着港股市场投资火热,我想多买一点,也会提前准备资金申购。”借助QDII基金在海外市场投资尝到甜头的王女士表示。
与此同时,不断开发高质量、低门槛、便捷化、有辨识度的跨境产品,也是各家机构追求的目标。
潘中宁透露,接下来“公司将以现有合作为基础,进一步拓展与欧洲、非洲等地区的ETF互联互通机制,通过深化跨境ETF互挂与市场合作,持续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全球辐射力。”
此外,兴证全球基金总经理助理、FOF(基金中的基金)投资与金融工程部总监林国怀向记者介绍,公司FOF团队在海外资产配置领域持续深耕多年,此前已布局标普500指数、黄金ETF等资产,积累了丰富的全球市场多资产投资经验。下一步,公司会以现运行产品为抓手,积极参与境外多资产配置,如提升一定比例的境外权益类资产、黄金等,多元资产配置可以分散基金的收益来源,提升基金收益率的稳定性,降低波动率,从而改善基金投资人的持有体验感。
公募基金“出海”以来,撰写了一个又一个精彩故事。投资海外是一项富有挑战也充满机遇的道路,面向未来,以投资者回报为导向的公募基金,还将在不断的探索创新中,助力投资者的财富更上一层楼。(证券日报)